<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首页
        > 政务动态 > 综合信息
        综合信息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让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

        信息来源: 农民日报   发布时间: 2023-03-24 16:07   点击数:

        ——访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

        中国的365体育投注_365bet娱乐_365bet亚洲投注网址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唐旭

        党的二十大作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大部署。2022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从哪些方面推进建设?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

        彰显中国特色 体现乡村特征

        中国的365体育投注_365bet娱乐_365bet亚洲投注网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丰富拓展了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的内涵,指明了乡村文化振兴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既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也有别于城镇。”曾衍德表示,我们要建设的和美乡村,不仅体现农村公共设施的提档升级,更彰显农民精神生活的极大丰富,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乡村特征。

        农村社区既是生活空间,也是生产空间。曾衍德认为,要从农村居民生产生活实际需要出发,科学合理规划空间布局和相应的设施建设,努力让乡村既宜居又宜业。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在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改善水电路气房讯等“硬”条件的同时,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增加精神文化产品“软”供给。

        “我国农村地形地貌、风俗文化千差万别,乡村建设不可能是一个模式。”曾衍德表示,要从农村实际出发,建设与当地农民生产生活相适应的基础设施网络,让全体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大体相当的服务功能。

        除此之外,还要注重传承弘扬优秀农耕文化,促进原生态村居风貌与现代文明要素有机结合。

        对标现代生活条件 把握和美乡村内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这是党中央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对标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主要目标。曾衍德认为,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内涵可以概括为四句话。一是出行便捷。农村道路网络通达便捷,乡村产业路、资源路、旅游路衔接配套,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基本健全,实现人享其行、物优其流。二是生活便利。食品消费多元供给,水电气讯房等生活设施齐备,现代家用设备和实用家具户户享有,农村生活舒适舒心。三是服务提质。农村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提标扩面,优秀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明显增加,农村商贸服务优质便利,社会管理服务便民高效。四是环境优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村生态得到保护修复,乡村风貌各美其美,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扎实有序建设 促进“两美两和”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曾衍德指出,要把“和美”贯穿全过程。他表示:“要以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为主攻方向,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打造基本功能完备又保留乡味乡韵的宜居乡村。”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民“生活美”。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优先建设既利于农业生产又方便农民生活的设施,推动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体乡村常住人口,发展富民乡村产业,持续提高农村生活质量。

        整治提升农村环境,促进乡村“生态美”。从农民实际需求出发推进农村改厕,统筹厕所粪污、畜禽粪污、生活污水治理,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整体提升村容村貌。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推进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抓好长江、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乡村生态环境稳步改善。

        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促进“乡风和”。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巩固党组织领导地位,推进村民自治组织规范化发展。推广应用积分制、清单制、网格化等治理方式,拓展数字化应用场景,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人心和”。大力培养具有较高科技文化素质的新时代农民,保护传承优秀农耕文化,不断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弘扬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勤俭节约等文明风尚,加快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